数据结构基础¶
约 3298 个字 189 行代码 3 张图片 预计阅读时间 13 分钟
数据结构中的基本名词¶
数据¶
描述客观事物的符号,是计算机中可以操作的对象,是能被计算机识别,并输入给计算机处理的符号集合,例如整型数据、字符数据、图片数据、音频数据
数据对象¶
性质相同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是数据的子集,因为是数据的子集,数据包括各种类型,而数据对象指的是具体的某一种类型,所以数据对象也可以简称为数据
数据元素¶
组成数据的、有一定意义的基本单位,在计算机中通常作为整体处理,也被称为记录
数据项¶
一个数据元素可以由若干个数据项组成,数据项是数据中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
数据类型¶
一组性质相同的值的集合及定义在此集合上的一些操作的总称,例如表格的整型是整数的集合
抽象数据类型:
一个数学模型以及定义在该模型上的一组操作,既包括以及定义并实现的数据类型,也包括自定义类型和对应的实现方法
数据对象、数据元素和数据项之间的关系¶
C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
|
数据结构及分类¶
结构:不同数据元素之间不是独立的,而是存在特定的关系,这些关系称为结构
数据结构:在计算机中存储、组织数据的方式,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主要是在内存中管理数据,基本的管理方式有:增加数据元素、删除数据元素、查找数据元素和修改数据元素
数据结构可以分为: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
逻辑结构¶
数据对象中数据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逻辑结构包括:
- 集合结构:集合结构中的数据元素除了同属于一个集合外,没有其他关系
- 线性结构:线性结构中的数据元素之间是一对一的关系
- 树形结构:树形结构中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对多的层次关系
- 图形结构:图形结构的数据元素是多对多的关系
物理结构¶
指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中的实际存储形式
物理结构包括:
- 顺序存储结构:把数据元素存放在地址必然连续的存储单元(内存)里,其数据间的逻辑关系和物理关系一致
- 链式存储结构:把数据元素存放在任意的存储单元(内存)里,而这些存储单元可以连续也可以不连续
Note
逻辑结构是面向问题的,而物理结构就是面向计算机的,其基本的目标就是将数据及其逻辑关系存储到计算机的内存中
算法¶
算法:就是定义良好的计算过程,他取一个或一组的值为输入,并产生出一个或一组值作为
输出。简单来说算法就是一系列的计算步骤,用来将输入数据转化成输出结果
算法的特点¶
- 输入输出特点:
- 对于输入:算法可以没有输入和多个输入
- 对于输出:算法至少有一个或多个输出
- 有穷性:算法在执行有限的步骤之后,自动结束而不会出现死循环,并且每个步骤在可接受的时间内完成
- 确定性:算法的每一步骤都具有确定的含义,不会出现二义性,即相同的输入只有唯一的输出结果
- 可行性:算法的每一步都必须是可行的,即每一步都能通过执行有限次数完成
算法设计上的要求¶
- 正确性:正确性:算法的正确性是指算法至少应该具有输入、输出和加工处理无歧义性,能正确反映问题的需求,能够得到问题的正确答案
- 可读性:算法设计的另一目的是为了便于阅读、理解和交流
- 健壮性:当输入数据不合法时,算法也能做出相关处理,而不是产生异常或莫名其妙的结果
- 时间效率高和存储量低
算法效率的衡量¶
衡量一个程序的好坏,一般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衡量,即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在程序中,时间复杂度主要衡量一个算法的运行快慢,空间复杂度主要衡量一个算法运行所需要的额外空间
时间复杂度¶
在计算机科学中,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一个数学函数,它定量描述了该算法的运行时间。一个算法所花费的时间与其中语句的执行次数成正比例,算法中的基本操作的执行次数,为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即:找到某条基本语句与问题规模N之间的数学表达式,就是算出了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在计算时间复杂度时,通常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执行次数,只需要计算大概执行的次数,故在计算时采用大O的渐进表示法
大O渐进表示法¶
大O符号(Big O notation):是用于描述数学函数渐进行为的数学符号
推导大O阶方法:
- 用常数1取代运行时间中的所有加法常数
- 在修改后的运行次数函数中,只保留最高阶项
- 如果最高阶项存在且不是1,则去除与这个项目相乘的常数。得到的结果就是大O阶
例如,对于下面的C语言代码,试计算出下面代码的时间复杂度
C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
|
不计算创建变量和打印语句,直观准确来计算时,大概率得出一个公式,即 $$ f(n)=n^2+n+10 $$ 但是,时间复杂度计算的是一个估计值,也就是说,我们不需要完全准确地将代码执行次数计算出来,对于上面的表达式,由于\(n^2\)的增长速度要大于n,当n→+∞时,n对函数整体计算出来的值影响并不大,故取\(n^2\),而不是取n,另外在计算时间复杂度时,加法常数一般是忽略不计的
所以,上面代码在计算时间复杂度时,只需要取出\(n^2\)即可,即O(\(N^2\))
最坏情况和平均情况¶
最坏情况:任意输入规模的最大运行次数(上界)
平均情况:任意输入规模的期望运行次数
最好情况:任意输入规模的最小运行次数(下界)
例如:在一个长度为N数组中搜索一个数据x
最好情况:1次找到
最坏情况:N次找到
平均情况:\(\frac{N}{2}\)次找到
Note
在实际中一般情况关注的是算法的最坏运行情况,所以数组中搜索数据时间复杂度为O(N)
常见的时间复杂度计算¶
常数阶¶
C | |
---|---|
1 2 3 4 5 6 7 8 9 |
|
在上面的代码中,代码的运行次数,不计算创建变量和打印语句,共运行了100次,在计算平均复杂度时,因为100为常数次,故时间复杂度为O(1)
Note
计算时间复杂度时,不论常数是多少都记作O(1),不能是其他数字
线性阶¶
求和¶
C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
上面的代码中,第一个for
循环和第二个for
循环分开进行,故最后时间复杂度为O(M+N)
Note
注意时间不可以共享,只能累积
C | |
---|---|
1 2 3 4 5 6 7 |
|
上述代码是个函数递归,由于计算时间复杂度时计算的是代码执行的次数,故此处时间复杂度即为递归次数,取决于N,故此代码时间复杂度为O(N)
Note
注意,这里实际代码执行的次数为N+1次,例如N = 5时,有
Fac(5)
→Fac(4)
→Fac(3)
→Fac(2)
→Fac(1)
→Fac(0)
,递归结束后再返回,故调用了6次
但是在计算时间复杂度时忽略常数,故时间复杂度为O(N)
倍数¶
C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
上面的代码中,在计算时间复杂度时,可能开始计算时答案为O(2N+M),但是注意,在计算时间复杂度时,不需要最高次项的系数和常数,尽管这里的M是变量,但是变量中已经给了常量10,所以变量M算作常量,可以去掉,故本题时间复杂度为O(N)
对数阶¶
C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
上面的代码是二分查找算法,二分查找的原理是在有序的数组中查找数据,找不到就进行折半操作
C | |
---|---|
1 2 |
|
在进行第一次查找过程中,数组元素个数为10,第二次查找数组元素个数为5,第三次查找数组元素个数为2,即元素个数n与代码执行次数x成对数关系,每一次少一半,也就是除以2,即多少次折半对应多少个元素,即\(2^x\) = n,以上面的数组为例,当前10个元素,则有等式\(2^x\) = 10,故x≈3,最坏情况下三次才能找到那么x对应的就是代码执行次数,即时间复杂度,故二分查找的时间复杂度为O(\(log_{2}{N}\))(注意此处的N为元素个数)
次方阶¶
等差数列(平方阶)¶
C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
上面的代码中为冒泡排序算法,,而冒泡排序每一趟都会将满足条件的数值放到合适的位置,如果有10个元素,那么就要进行9次冒泡才可以将该数值放置在对应的位置
Note
例如上面图中每一趟冒泡排序都将需要的数值放置在数组的最后一个元素的位置,共需要9趟冒泡排序
而冒泡排序的原理是不满足条件进行两两交换,每一趟排序中,如果只有两个元素,则只需要交换1次,三个元素只需要交换两次,那么n个元素就只需要进行n-1次,故外层循环实际上执行了n-1次,而内层循环随着外层循环执行次数的增长时逐渐减少,也就是两两交换的次数就逐渐减少
Note
例如上面图中每一趟冒泡排序中两两交换的次数都在随着趟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
所以,在计算时间复杂度时,可以看到10个元素时,第一趟冒泡排序执行了9次,第二趟冒泡排序执行了8次,以此类推,最后一趟冒泡排序执行了1次,故总共执行次数为9+8+7+6+5+4+3+2+1 = \(\frac{9(9+1)}{2}\) = 45(其中9和1即首项和尾项,×9中的9为冒泡排序的趟数)。
故当有n个元素进行冒泡排序时,第一趟冒泡排序需要执行n-1次,第二趟执行n-2次,以此类推,最后一趟还是1次,总共执行\(\frac{(n-1+1)*(n-1)}{2}=\frac{n(n-1)}{2}\)次,因为最高此时为\(n^2\),并且需要去掉系数\(\frac{1}{2}\)故最后时间复杂度为O(\(N^2\))
等比数列(次方阶)¶
C | |
---|---|
1 2 3 4 5 6 7 |
|
推荐使用二叉树进行分析,此处暂不做分析,给出答案为时间复杂度为O(\(2^N\))
空间复杂度¶
空间复杂度也是一个数学表达式,是对一个算法在运行过程中临时占用存储空间大小的量度,在计算时也使用大O渐进表示法
Note
函数运行时所需要的栈空间(存储参数、局部变量、一些寄存器信息等)在编译期间已经确定好了,因此空间复杂度主要通过函数在运行时候显式申请的额外空间来确定,例如变量的个数以及动态内存开辟的空间
常见的空间复杂度计算¶
常数阶(仅常数个存储单元开辟)¶
C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
上面代码中,由于创建了变量,但是数量是常数个,故空间复杂度为O(1)
C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
上面代码中,使用了malloc
函数开辟了n+1
个空间,故空间复杂度为O(N)
线性阶(主要分析递归)¶
C | |
---|---|
1 2 3 4 5 6 7 |
|
上面代码中,因为每次函数调用需要开辟函数栈帧,从而消耗了空间,而开辟的空间有N的个数决定,实际开辟了N+1个空间,故空间复杂度为O(N)
C | |
---|---|
1 2 3 4 5 6 7 |
|
推荐使用二叉树进行分析,此处暂不做分析,空间复杂度为O(N)
Note
注意时间需要累积,但是空间可以共享